13162025768
CFD-DEM 粗粒化模型:平衡多相流模拟的精度与效率
发布日期:2025-09-29

一、EMMS-DPM 粗粒化模型:平衡精度与效率

EMMS-DPM 粗粒化模型的本质,是通过 “粗粒化” 策略在计算精度与效率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,其核心逻辑源于对多相流系统 “结构非均匀性” 的深刻洞察。在传统离散颗粒模型(DPM)中,需对每一个真实颗粒进行追踪,当系统中颗粒数量达到百万甚至亿级时,计算量会呈指数级增长,普通计算设备难以承载。而 EMMS(Energy-Minimization Multi-Scale,能量最小多尺度)理论则从宏观尺度出发,通过构建多尺度关联方程描述系统整体流动特性,却难以捕捉局部颗粒运动细节。

EMMS-DPM 粗粒化模型创新性地将两者融合,通过 “虚拟颗粒代表真实颗粒团” 的方式实现粗粒化:将一定数量、具有相似运动特性的真实颗粒归为一个 “虚拟颗粒”,虚拟颗粒的物理属性(如质量、体积、密度)通过真实颗粒的统计平均得到;同时,基于 EMMS 理论构建的介尺度关联式,能够实时修正虚拟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,确保模拟结果既反映宏观流动规律,又不丢失关键的局部颗粒运动信息。这种 “宏观 - 介观 - 微观” 多尺度耦合的设计,让模型在面对复杂多相流系统时,既能大幅降低计算量,相比传统 DPM 计算效率提升 5-10 倍,又能保证模拟误差控制在工程可接受的 5% 以内。

不同方法模拟对比

二、DEMms 中 EMMS-DPM 模型的技术特色

DEMms 中的 EMMS-DPM 粗粒化模型并非简单的理论应用,而是针对工程实际需求进行了多维度优化,形成了三大核心技术特色:

(一)自适应粗粒化系数调节:应对复杂工况的灵活性

不同多相流工况(如流化床的鼓泡态、湍动态,管道输送的稀相、密相)下,颗粒的分布密度、运动速度差异极大,若采用固定的粗粒化系数,极易导致模拟精度失衡。DEMms 的 EMMS-DPM 模型创新性地引入 “自适应粗粒化系数算法”,能够根据模拟过程中局部颗粒的体积分数、速度梯度等参数,实时调整虚拟颗粒的代表数量:在颗粒稀疏区域,减小粗粒化系数以捕捉颗粒的离散运动;在颗粒密集区域,增大粗粒化系数以降低计算负荷。这种动态调节机制,让模型既能精准模拟流化床内气泡生成、破裂的局部过程,又能高效计算大型循环流化床的整体流动特性,适配从实验室小试到工业中试的全场景需求。

(二)介尺度力修正模型:提升多相相互作用的准确性

多相流模拟的核心难点在于准确描述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,传统粗粒化模型常因忽略介尺度结构(如颗粒团、流体涡旋)的影响,导致力的计算偏差较大。而 DEMms 的 EMMS-DPM 模型构建了专门的介尺度力修正模型:通过引入 “颗粒团聚度”“流体曳力系数修正因子” 等介观参数,将宏观流体场与微观颗粒运动通过介尺度结构关联起来。如,在模拟气固流化床时,模型会根据颗粒团的尺寸和分布,修正流体对颗粒的曳力,避免传统模型中 “过预测曳力导致颗粒流速偏高” 的问题。

(三)模块化耦合设计:兼容多物理场的扩展性

工程实际中的多相流系统往往伴随传热、反应等多物理过程,单一的流动模拟已无法满足需求。DEMms 的 EMMS-DPM 模型采用 “模块化耦合设计”,能够与传热模型、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无缝对接:在流动模拟的基础上,通过虚拟颗粒的温度、组分浓度等属性传递,实现多物理场的同步计算。如,在模拟煤粉燃烧过程时,模型可先通过 EMMS-DPM 计算煤粉颗粒的流动轨迹,再结合传热模型计算颗粒与烟气的热量交换,最后通过化学反应模型模拟煤粉的燃烧速率。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,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定制空间,可根据具体工程问题增减物理场模块。

三、EMMS-DPM 模型推动多相流工程的设计与优化

DEMms 的 EMMS-DPM 粗粒化模型已在多个行业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:

化工领域,某大型石化企业采用该模型优化催化裂化反应器的内构件布局。通过模拟不同分布板结构下的气固流动特性,发现传统分布板存在 “局部颗粒堆积导致反应效率低” 的问题,基于模拟结果调整分布板开孔率和位置后,反应器的催化效率显著提升,年产能显著增加。

 

能源领域,某电力公司利用该模型模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气固流动与传热过程,精准预测了炉内高温区的分布的位置,据此优化二次风入口角度,使锅炉的热效率大幅提升,每年减少大量的标准煤消耗。

环保领域,某环保设备厂商通过该模型设计烟气脱硫塔的喷淋系统,模拟液滴与烟气的接触效率,优化后脱硫效率大幅提升,满足更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。

热点新闻
查看更多新闻
微信咨询

官方微信

免费试用
关注我们

扫码关注

留言咨询
返回顶部

免费试用

*
*
*
*

留言咨询

*
*
*
*